《钱囊小议》华丰金服
这世上有两种人最是耐人寻味:一种人整日价在钱眼里翻筋斗,将铜钱串子挂在脖颈上招摇过市;另一种人却把银钱看作瓦砾,任其散落在生活的沟渠里。近来听得银行柜员们议论,说能攒下十几万银钱的主顾,着实是\"了不得\"的。这话乍听颇觉刺耳,细想却又嚼出些滋味来。
街口的王掌柜便是前一种人。每日天不亮就拨弄算盘珠子,夜里做梦都在数银票。偏生他那铺子对面住着个李书生,整日捧着圣贤书,连铜板落地的声响都嫌聒噪。这二人倒像是老天爷故意摆在一处的对照。
钱囊鼓胀者,行走世间确是多几分从容。上月西巷张家的独子害了急症,若不是平素积攒的银钱支应着请洋大夫,险些就要\"呜呼哀哉\"。这般想来,那十几万存款竟成了活命的\"还魂丹\",教人在命运的急流里抓住根浮木。
展开剩余63%攒钱这事,原是要些硬骨头的。现今满街的商铺都张着血盆大口,橱窗里的物事件件都在向人招手。能按住躁动的心思,将铜板一个个摞进钱匣子的,非得有铁铸的意志不可。我认识个后生,每日记账比和尚念经还虔诚,三年光景竟攒下间小铺面。这般能耐,倒比那些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更显气派。
钱囊里的声响,往往丈量着人心的深浅。见过不少骤然暴富的,转眼就把银钱撒在赌桌酒肆;也见过守着金山银山却活得战战兢兢的守财奴。倒是那些懂得让银钱\"活\"起来的明白人,或置办产业,或资助后学,将死钱化作了活水。城东的周先生便是如此,拿积蓄开了间免费书塾,如今桃李满街,比那些将钱财带进棺材的蠢物不知高明多少。
银行那些戴金丝眼镜的先生们见得最多。他们说储户存款时的手指会说话:有的哆哆嗦嗦像在割肉,有的气定神闲如在布施。能从容存下十几万的,多半是懂得\"量入为出\"这个老理儿的。这般人过日子,就像老农种地,晓得春种秋收的章法。
然则钱财终究是身外物。见过太多钱囊鼓胀却心灵枯槁的行尸走肉,也见过家徒四壁却精神富足的真人。说到底,银钱不过是人生的注脚,要紧的是用它写出怎样的文章。譬如点灯,灯油固不可少,但若没有好灯芯,终究照不亮方寸之地。
愿诸君钱囊丰盈时不忘济世,清贫时犹可自得其乐。须知天地之大,自有比铜臭更清朗的活法。
发布于:山西省泰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